在妇科门诊上,有的女性朋友做了宫颈癌筛查,看到报告上写着“轻度炎症”,这让她们感到担忧:
“这是不是得了宫颈炎?严重吗?”
“这算不算宫颈病变?需要立即治疗吗?”
今天,我将解释一下宫颈炎症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

宫颈炎症与“宫颈糜烂”完全不同。
首先,让我们谈谈困扰许多女性的“宫颈糜烂”。
这根本不是疾病,而是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细胞在雌激素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下,“迁移”(转化)到宫颈阴道部,覆盖部分鳞状上皮。

(子宫颈位置)

(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
由于柱状上皮较薄,我们可以通过薄薄的柱状上皮看到红色的宫颈间质和颗粒状的腺体开口,使宫颈口看起来像糜烂似的,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料”而是一种正常现象。

而宫颈炎则指宫颈的炎症,主要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通常由致病性微生物感染引起,例如细菌(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或病毒。
也可能由物理或化学因素、机械损伤等引起,如阴道冲洗、接触冲洗剂或杀精剂、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卫生棉条/宫颈环、人工流产或分娩手术。
2.慢性宫颈炎
若急性宫颈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发展为慢性宫颈炎。
未引起急性感染症状的致病微生物在宫颈黏膜中处于潜伏状态时,也可能引发宫颈炎。
宫颈黏膜炎、宫颈息肉、腺囊肿(宫颈纳囊)以及因宫颈组织增生导致的宫颈增大等情况,通常归类为慢性宫颈炎。


虽然可能出现上述症状,但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因此需要通过检查确定病因。
事实上,大多数宫颈炎症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症,如脓性白带、性交时出血或异味分泌物,需尽早治疗,有时伴侣也可能需要治疗。
否则,随着感染进展,感染源可能沿生殖道蔓延,导致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
严重的盆腔感染可能引起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

而慢性炎症则表现为较轻微的症状,部分病例可通过观察而不需干预:
1. 子宫颈管黏膜炎
对于持续性子宫颈管黏膜炎,病原体感染的存在是针对性治疗的关键。若病原体不明,药物治疗可能无效。
2. 子宫颈息肉
对于有症状的子宫颈息肉(如性交后出血、白带过多、腹痛)、体积较大或存在恶变潜力的息肉,建议直接切除,大多数可作为门诊手术进行。
术后应及时进行病理诊断是否良性。

(宫颈息肉)
对于无症状、体积较小的宫颈息肉,可安排定期随访观察。
3. 子宫颈肥大或宫颈纳囊
若仅为子宫颈增生或腺瘤样囊肿(宫颈囊肿),这些病变通常会在绝经后随子宫颈萎缩而缩小,囊肿亦会消失。因此,若无症状,无需治疗。

宫颈炎与宫颈癌仅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目前,高危型HPV已被广泛认可为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因此,若无感染,各种影响宫颈组织的病变发展为癌症的概率几乎为零。

然而,绝不能掉以轻心!
宫颈炎症发生后,长期炎症刺激可能促进HPV感染,因“免疫功能低下”区域更易受到病毒侵袭。
因此,宫颈炎症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宫颈癌,但它可能作为其发展的“催化剂”之一。
该如何应对?很简单:
只有这样做,女性才能真的离“宫颈癌”远远的!